为了回应家长关切,做深做实“甬尚家长说”家庭教育品牌,由宁波市妇联,宁波广电集团主办,宁波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、宁波广播电台承办“家长面对面”栏目第三季第2期《AI,如何赋能家庭教育》。 嘉宾介绍 吴承远家庭、郑梓涵家庭 家庭教育特约观察员:顾琼颖老师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年级主任 资深班主任 
(点击图片观看完整视频) AI的学习软件 
近些年来AI的迅猛发展,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。通过一则《AI如何帮你梦想成真》的短视频,高新区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利用AI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,充分展现了AI助力孩子实现未来职业梦想的灵活运用。 孩子们一般会运用哪些AI学习软件呢?吴承远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时,会用小猿口算拍照获得答案;写作文的时候,会用豆包帮助润色语句。郑梓涵同学也表示会用小猿口算查看讲解视频,帮助理清思路后再做题目。 使用AI 软件的初衷和收获是什么?现场的两位同学表示,在遇到难度很大的题目时,需要AI帮助找到正确答案,通常先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,然后再看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区别,最后再写到作业本上。有时AI会给出更简便、更意想不到的解题方法,有助于从中获得新思路。  很多学习类型的AI软件,会有完整的解题演示过程。那么,老师能否一眼识别孩子是否使用了AI呢?顾老师认为刚才孩子们提到在应对数理学科问题时使用AI较多,但就语文学科来说,五年级孩子使用AI的雷区是比较明显的,基本集中在阅读类和表达类的题目上。 对于阅读类的信息提取题目,AI给出的答案比较简练,而学生正常回答时,基本会加入一些主观因素,提取之后可能还掺杂一些个人见解,甚至有些偏差。 对于较简单的表达类题目,比如仿句,有时AI的造句是“降维打击”的,会出现远超于现阶段学生想象力的情况。但对于较复杂的表达类题目,比如习作,AI惯用于一些较难的非课本成语进行堆砌,也常出现上下文不连贯的情况。 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互动和作业情况中,能够感觉到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,机器的语言过于词藻华丽、文笔老练、用词精炼,而孩子们的语言更多是活泼的、真实的、热情的,所以就能一眼看到AI的不恰当使用痕迹。
AI的科学使用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使用AI工具呢?顾老师提出,首先要让孩子明确,AI是一种辅助工具,不可以代替我们进行思考。以语文习作为例,我们要和孩子提出以下几个使用规范: 第一步,孩子必须要自己口述出关于写作的大纲或者思路,也可以动笔写下来,形成思维导图。 第二步,可以让AI辅助进行一些添加或者修改,但关键是,禁止生成全文。 最后一步,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人工降噪的处理,若AI帮助生成的复杂句子不符合孩子平时的语言规范,那么这些句子需要进行删改。 AI对于孩子拓展知识面很有帮助,但在使用AI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监督。顾老师提出家长的监督需要遵守“3+3”原则: “3个允许” 1.允许孩子改错字; 2.允许孩子拓展新知识; 3.允许孩子借助AI进行语言的规范化。 “3个禁止” 1.禁止AI代写; 2.禁止孩子拿直接生成的文字上交作业; 3.禁止孩子在夜间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使用AI。 
现场的两位家长也谈及在家庭中引导孩子使用AI的心得体会。我们不能完全依赖AI,而是要主导AI。对于孩子感兴趣的知识点,郑梓涵爸爸鼓励使用AI,因为可以更高效、更安全地了解生活常识、历史故事等。吴承远妈妈提及自己使用AI制作PPT的经历,借助AI相对便捷,但AI无法替代人类大脑。AI制作的PPT虽然精美,但内容略显空洞,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,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进一步修改完善。 是否建议孩子在作业完成后利用AI进行校对和修饰?从初衷看,修正作业传递了一个向好的信号,孩子想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出好的一面。从行为看,家长要进行纠正和引导。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,要持以鼓励的态度,如果一旦否定这个行为,就是否定孩子背后向好的意图。 AI的广泛应用 在生活和教育中,AI还有哪些应用?郑梓涵家庭分享了做旅游攻略时,可以运用Deepseek查找目的地城市的历史沿革、历史人物及事件、著名景点等,只要输入游玩天数,Deepseek就可生成相应的行程计划。吴承远同学分享了自己曾经在豆包上将AI当做朋友对话的经历,AI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陪伴工具。 AI无处不在,是一把双刃剑。AI背景下,家庭教育怎样培养有竞争力的人?顾老师首先肯定了AI的良好工具属性,但AI的兴起和发展让很多孩子和家长产生依赖趋势。家长要注意在现实世界中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,给予情感宣泄的窗口。我们不是要和AI竞争,而是要培养孩子拥有AI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。就像利用AI做旅游攻略,在看到AI给出的信息之后,还需要自己进行整理和决策,这就是在培养孩子AI无法替代的复杂决策能力。 安全提示:保护个人信息,谨防AI诈骗! 特别鸣谢: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