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是“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”,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。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、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。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,也是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。《孟子》有云: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国防教育不仅是国家的要事,更是每个家庭的大事。 
一、国防究竟是什么 在人类社会中,国家的诞生伴随着国防的诞生。“国”字最早写成“或”,由“口”和“戈”组成。意思是士兵用干戈保卫土地。后来“戈”的外面加了一个方框表示疆域和领土,就形成了繁体字的“国”。国防的价值就是要守住这个国土的防线。国防即国家的防务。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,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,保卫国家主权统一、领土完整、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,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科技、教育等方面的活动。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。 二、点亮开学“第一课” 随着各大、中小学的陆续开学,社交媒体被孩子们的军训刷屏了。沙场列阵,鼓角齐鸣,飒爽英姿,磨练青春。前有少年们迈出正步的整齐划一,后有广西大学生军训的硬核出圈,别样的“开学第一课”点燃了激情。 
当然,也不乏有些家长不太理解军训的意义,觉得孩子太累太苦了。有的家长认为国防是军队的事、是军人的事,孩子又不一定成为军人,这样的训练和老百姓关系不大;有的家长认为军训就是站站军姿、走走队列,没有什么意义,就是走个形式罢了……殊不知,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更深入人心。 
军训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儿,如果您的孩子正在或以后将要经历军训,不妨做好以下准备:提前做好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,更快帮助孩子适应军训时期的作息要求和体力消耗;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,和孩子交流军训的意义和目的,做好吃苦的准备,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挑战;帮孩子准备舒适衣物和防暑用品,如运动鞋、防晒霜、水杯等。 三、勤学平时“必修课”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从家长做起。家长可以从一个故事、一本连环画入手,让孩子对“英雄”建立感性的认知,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;可以从认识、了解国歌、国旗、国徽,认识中国地图等方面着手,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防意识,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国防教育的思想性、知识性。仔细观察孩子的课本,就会发现无论是语文、道法,还是历史等其他科目,很多知识点都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。例如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中的报国理想;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中的爱国情怀;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中的忧国忧民,许多诗歌也是国防教育的良好载体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查阅课后相关资料,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,激发孩子内心的热血与担当。 
近年来,也不乏优质的影视作品涌现,《长津湖》《我和我的父辈》《建国大业》......这些影片如同一堂堂生动的历史课,引领孩子走进那些英勇无畏、智慧坚韧的前辈们的世界,峥嵘岁月,光影有痕。休闲之余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。在熏陶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国防知识,启发思考,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,汲取成长力量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阅读军事书籍等形式,不断丰富对国防和军事的认知,帮助孩子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、个人与国家的关系。 四、常练实践“体验课” 宁波是一片红色热土,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,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。宁波拥有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,四明山革命根据地、宁波海防历史博物馆、红色西乡纪念馆等都是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。国防教育既可以“高大上”,也可以“接地气”。特别是对孩子来说,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国防教育既可亲可近,也可触可感。不过,在各项体验活动中,也要注意让国防教育从“走新”到“走深”,再到“走心”。鼓励孩子参加户外军事拓展活动。近年来,各式研学游备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,其中有一项便是红色研学。踏上红色之旅、亲历军营生活、学习战场救护等,都已成为红色研学的热门内容。家长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适宜的研学路线或其他拓展活动,让孩子走进故地、走进军营,充分调动感官,体验军旅生活,学习光荣传统,锻造优良作风。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宣扬国防精神。例如,利用八一建军节、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进行国防主题宣讲,或在博物馆、纪念园、烈士故居等国防基地为市民和游客进行现场讲解。这对于现阶段思想活跃、兴趣广泛的孩子来说,不仅是一次胆量与社交技能的磨练,更是一次全景式、沉浸式筑牢国防知识的机会,孩子可以在国防故事和英雄事迹中厚植爱国情怀,在互动互学中感受国防魅力,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。 
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。”国防教育与每一户家庭息息相关,让我们共同携手,让家庭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,让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建设国防、保卫国防成为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。 注: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