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后台登陆   收藏本站  |  设为首页
 
首 页 活动快线 公益课程 领导关心 家庭教育 中心风采 儿童友好 荣誉展示 支部建设
家庭教育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家庭教育 >正文
家教微语|“不知道”“随便”“都行”的背后竟然是......
作者:    发布时间:2025-01-23     来源:宁波市少儿活动中心     点击数:1

高考成绩公布后,很多家长为孩子填报志愿操心、焦虑,不停对比院校、专业。可是,当有些家长在问及孩子“喜欢什么专业”“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”时,却遇到了瓶颈,甚至会为此勃然大怒。因为,很多孩子的回答是“不知道”“随便”“都行”......

为何在如此重要的人生节点,孩子却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呢?一般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孩子自己确实毫无头绪,一种是孩子内心有想法但觉得说了也没用,干脆就不说了。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几个词汇,却令人深思。

fb39b280-a46d-4ed6-9e6f-521af41d92c2.jpg

孩子内心的声音,你想听吗?

各位家长是否有这样的经历:和朋友一起吃饭,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,发生如下的对话:

我:“你想吃什么?火锅可以吗?”

朋友:“不想吃。”

我:“那烤肉呢?”

朋友:“也不想吃。”

我:“本帮菜?”

朋友:“再换一个吧。”

......

我:“随便,那你来决定吧!”

假设在此情景下,你说出“随便”二字,内心是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吗?换位思考一下,当孩子常常说“不知道”“随便”“都行”时,背后真的没有“潜台词”吗?

当孩子内心的想法总是被否定、不被认可时,内心的需求被忽略、被压制时,孩子会逐渐失去选择的权力和欲望。“父母都是带着答案问我们的,我们还需要回答吗?不需要了。”是啊,家长常常表面上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却又暗自在心里设定了“标准答案”。

妈妈:“明天早上喝粥还是吃面条?”

孩子:“吃面条。”

妈妈:“早上吃粥好,容易消化,做起来也方便。”

孩子:“都行,那就喝粥吧。”
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以各种形式在生活中上演,帮孩子挑衣服时、选兴趣班时、选出游地点时......不过是给“包办”披上“尊重”“民主”的外衣罢了。长久之下,孩子会逃避做选择,丧失做选择的能力,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、能要什么。

孩子内心的声音,你会听吗?

用心听孩子的话,孩子才会听我们的话。家长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,并且鼓励孩子说出来,甚至当孩子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,鼓励孩子与自己争辩。“培养一个会说话的孩子比培养一个会听话的孩子更重要”。没有人的思想可以一夜之间变成熟,孩子需要成长过程。就像那些高考填志愿的孩子一样,人生前十几年都是听家长做决定,一夜之间突然需要自己做出重要决定,显然会遇到一定困难。

用情陪孩子体验,孩子才会懂我们的爱

现代物质生活较为丰富,孩子喜欢的东西与家长儿时喜欢的东西已大不相同。盘手串、敲木鱼、抽卡等,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家长们眼花缭乱,不禁思考这些东西对孩子到底好不好,保险起见还是干脆不让孩子玩了吧。但是一味禁止不仅会让孩子伤心,更是加深了亲子之间的代沟。最好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成长,陪孩子一起多体验、多感受、多讨论,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。所谓“打不过就加入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

9d4d77b2-100f-4b2a-aac3-7d1b819a825e.jpg

有位妈妈分享了她儿时的经历,并打算沿用这种方法教育女儿:

我初中的时候很喜欢看偶像剧《流星花园》,那时班里的女孩子们都在追这部剧,可能是家长们怕我们学着早恋,他们其实不太愿意我们看。但我的爸爸不同,他不仅会陪我一起看,还会和我一起讨论。我喜欢“霸道”的道明寺,爸爸却说还是花泽类更好,我们经常会因此各抒己见,甚至吵起来。热热闹闹中,父亲的许多观点都让我记在了心里,也直接影响了我今后的恋爱观、择偶观。

如果听到孩子常把“不知道”“随便”“都行”挂在嘴边,不论家长是觉得孩子“很乖”,还是感觉到“窝火”,都应多加注意其背后的“潜台词”,给孩子一个发自内心可以“民主”选择的机会。

注:转载请注明出处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返回到顶部
通知通告  

指导单位: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 主办单位:宁波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(宁波市少儿活动中心)
地址:宁波市鄞州区兴宁路321号 电话:86-0574-87870103 传真:86-0574-87397590 新浪微博:@宁波市少儿活动中心
 Email:nbsehdzx@163.com 技术支持:青少年宫在线[www.qsng.cn]
浙ICP备05073540号-1
Copyright@2005 http://nbfe.qs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